
互信且開放溝通
美律視員工為公司營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以人才永續發展為出發點,重視DEI(多元、平等、共融)的價值與實踐,承諾打造安心、平等、多元發展的工作環境,並確保員工不會因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年齡、政治傾向及其他受適用法規保護的任何狀況而遭受歧視、騷擾或不平等的待遇,期許員工在友善的職場環境內,皆能獲得薪資、專業能力提升、友誼及慈善的回饋等四項收入。
01
中高階女性主管達33.33%
02
教育訓練費用685萬
03
教育訓練總時數288,583小時
04
無重大職業災害發生
05
推出【美律DEI多元共融月】 打造多元友善職場
員工結構與多元化
美律用人政策秉持人人均享有同等機會的理念,尊重且包容多元文化,致力於創造無差別待遇的就業環境,亦期望藉由聘用各營運據點在地的菁英人才,讓不同地區、文化背景的員工,能夠融合及激發創新思維,以提供全球客戶更專業、更符合地方需求的服務。截至2024 年底,全集團員工總數為7,893 人,其中人數較多之營運據點為台灣總部 832 人、MECL 2,184 人、METC 1,251人、MEVN 3,076 人,其他各營運據點總數則為550 人。台灣員工人數在2024 年相較去年微幅增長約8%,因應客戶訂單需求增量,故人力需求增加。此外,美律致力打造多元職場,提供平等的工作環境,相信多元的管理階層及員工組合,有助掌握市場脈動、瞭解客戶需求、激發創新成果,維持競爭優勢。2024 年美律女性STEM 人員268 位(佔比26.07%),女性同仁擔任主管職務114 位(占比33.33%),女性同仁擔任業務主管20 位(占比64.52%)。
全集團員工總數為7,893人
台灣總部832人
MECL 2,184人
METC 1,251人
MEVN 3,076人
其他營運據點550人

台灣員工人數在2024 年相較去年微幅增長約8%,因應客戶訂單需求增量,故人力需求增加。此外,美律致力打造多元職場,提供平等的工作環境,相信多元的管理階層及員工組合,有助掌握市場脈動、瞭解客戶需求、激發創新成果,維持競爭優勢。
了解更詳盡的人力資源結構統計
人才招募
依據營運策略與員工職涯發展,透過數位、實體各種管道招募優秀人才,包括與各大專院校聯合徵才招募活動或參與政府機構辦理之企業徵才活動。工作選擇上提供技術職、專業職、海外職缺等多元發展機會,以及暑期或平日工讀實習,科技人才培育金等產學合作方式,藉由專業與產業之實質交流,培育及延攬菁英,提供無縫接軌的就業機會。美律人員招募皆依當地法令規定,禁用童工且嚴格禁止強迫勞動情形發生及未成年員工從事危險性工作。此外,美律透過假勤系統,妥善管理員工勞動時間及應休假日期,保障員工身心平衡。
01 社群經營
深入經營Facebook、LinkedIn 等社群平台,傳遞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耕耘雇主品牌形象。2024 年透過社群管道分享內部職缺、產學合作計畫和產業知識,讓求職者不限地區與年齡更全面認識美律企業文化,亦提供一對一的問題回覆服務,即時解決求職者在職缺和面試相關問題,優化求職者體驗。
02 內部招募制度
重視人才發展與留任,鼓勵員工內部轉調,當單位出現人力空缺時,優先採取內部徵才,符合資格之員工可主動提出轉調申請,活絡公司人才庫且實現個人職涯發展。2024 年內部招募制度成功媒合17 位員工在集團內部轉調,轉調成功率(註)為68%,轉調範圍涵蓋台灣、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廠處。此措施不僅提高人才留任,也提供跨專業歷練機會,達到多元用才及惜才之目的。
註:內部轉調成功率=內部轉調人數÷職缺數
03 員工推薦
為拓展招聘管道與人才品質,2023 年起優化員工推薦獎金辦法,推薦金額提高2 倍,鼓勵員工推薦優秀人才成為同事。2024 年有21.4% 新進員工經由內部推薦管道成功加入美律,其中高達86% 留任美律超過半年。
04 人才說明會
自2023 年起走訪國內各大專院校理工系所,舉辦「人才說明會」,截止至2024 年累計接觸12 個系所,超過800 位以上同學參與。說明會以分享美律企業文化、職涯規畫建議、提供就業或實習機會、獎助學金等資訊,透過講座啟發學生對美律的關注與興趣。
05 科技人才培育金
自2011 年度實施至今已14 年,美律實施「科技人才培育金」計畫開放國內研究所、五年一貫學碩士生申請,獲選的菁英學子,除有獎助學金外,能透過工讀實習等實質交流機會,提早認識電聲產業,畢業或役畢後直接進入美律就業,學以致用。2024 年共錄取4 位優秀學生,累計14 年來共128 人次申請,61人錄取,錄取率47.66%。培育金於在學期間可申請續領1年,歷屆錄取者中有11 位續領,除在學或服役中的同學外,已有42 位優秀學子畢業後選擇直接加入美律。
員工平等及多元化
歷年員工性別占比
歷年員工年齡分布
歷年女性員工分佈
2022 | 2023 | 2024 | |
---|---|---|---|
女性員工比例 | 55.93% | 56.82% | 58.23% |
男性員工比例 | 44.07% | 43.18% | 41.77% |
2022 | 2023 | 2024 | |
---|---|---|---|
30歲(含)以下 | 38.52% | 39.01% | 40.83% |
31 ~ 50歲 | 58.83% | 58.09% | 56.47% |
50歲以上 | 2.65% | 2.90% | 2.70% |
2022 | 2023 | 2024 | |
---|---|---|---|
女性員工比例 | 55.93% | 56.82% | 55.93% |
女性治理階級主管比例 | 30.00% | 30.00% | 25.00% |
女性中階主管比例 | 26.47% | 31.06% | 27.61% |
女性基層主管比例 | 39.20% | 36.00% | 37.50% |
女性業務主管比例 | 未統計 | 60.87% | 64.52% |
STEM職位的女性比例 | 24.36% | 23.05% | 26.07% |